芡實又名雞頭米,素有“水中人參”和“水中桂圓”的美譽,是傳統(tǒng)的中藥材和珍貴的天然補品。芡實是優(yōu)良的滋補品,可鮮食,或制成干品供內(nèi)外銷,是我國傳統(tǒng)的出口商品,不但在國內(nèi)外藥界廣泛應用,在保健食品也充分得到采用,發(fā)展前景廣闊。那么芡實如何栽培?芡實栽培技術有哪些?現(xiàn)將其栽培技術作如下總結(jié),以為芡實生產(chǎn)提供參考。
芡實為一年生大型水生草本植物,為睡蓮科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種仁。芡實主要化學成分為黃酮類、環(huán)肽類、甾醇類、脂類、腦苷脂類等,芡實種仁(干芡米)含有豐富的蛋白質(zhì)、碳水化合物、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等。芡實產(chǎn)于我國南北各省,從黑龍江至云南、廣東。生在池塘、湖沼中。芡實一般以秋末冬初采收成熟果實,除去果皮,取種子洗凈,在除去硬殼,曬干。種仁入藥,能益腎固精、補脾止瀉、祛濕止帶,主治夢遺、滑精,遺尿、尿頻,脾虛久瀉,白濁、帶下等癥。
芡實份無刺和有刺兩種類型。無刺類型俗稱南芡,葉面無刺,具光澤,葉背有刺;有刺類型俗稱北芡,葉面、葉背和葉柄都有刺。果實圓球形或長圓形,形似雞頭。北芡果實著生密刺,南芡無刺而被絨毛。每果含種子160-200粒,種仁白色。芡實種子在15℃以上萌芽,20~30℃適于營養(yǎng)器官生長和開花結(jié)果,能耐35℃左右的高溫。種子休眠期能耐1~5℃低溫。芡實生長對水位有一定的要求,幼苗期水深宜10~20cm,以后水深宜逐漸增加到70~90cm,深不宜超過1m,不宜猛漲暴落。如遇風害掀翻葉片,應及時將葉片掀回原處,避免損傷葉片。
芡實栽培技術
浸種催芽:
長江流域于4月上旬浸種,水溫白天保持在20~25℃,夜間則在15℃以上(能在溫室或溫床內(nèi)浸種、催芽)。經(jīng)10多天播種。
育苗:
播種前5~7天,在田中開挖好2.0~2.5米見方、深15~20厘米的育苗池。清整后灌水10厘米左右,等泥澄清沉實后,將已發(fā)芽的種子近水面輕輕放下(種子不要陷入泥中太深),每池約可下種5千克。育苗時不能斷水,水深隨芡苗生長可逐漸加至15厘米左右。芡苗心葉不能被泥埋沒。
假植:
播種后1個月左右,當幼苗已有2~3片箭形初生葉時即可移苗假植。5千克種子約需0.2~0.4畝秧田,按此標準在移苗前把秧田準備好。秧田中灌水15厘米左右。在育苗池中移苗時帶子起苗,就地洗凈根上附泥,幼苗以35~50厘米見方的株行距移栽秧田內(nèi)。栽苗時只要把種子和“發(fā)芽莖”栽入土中即可,切忌埋沒心葉。秧田不能斷水,剛假植時保持15厘米左右,返青后再逐漸加深至30~40厘米。定植前按大田或湖蕩水位,逐漸加深秧田水位,使芡苗定植后能適應深水的環(huán)境。
定植:
6月中、下旬芡苗圓盾狀后生葉直徑達25~30厘米時即可定植(每5千克種子的芡苗約可定植8~10畝大田)。定植前按2米(紫花蘇芡)或2.3米(白花蘇芡)見方的株行距(畝栽125~166株)開穴,穴挖成上面正方形(邊長1.4米左右),下面鍋底形,深15~20厘米。開穴時要雜草,并施入適量基肥,過1~2天待穴內(nèi)泥水澄清后就可移苗定植。芡苗栽于穴的中心,深度以剛埋沒根和地下莖高為度(心葉頂端必須露在土外),一般7~10天就可返青。湖蕩種芡,定植前先按株行距栽茭草定點(俗稱“栽潭草”),定植時可按潭草的位置扒塘和種芡。在芡葉直徑有70厘米左右時,可把潭草全部拔掉。
田間管理:
(1)芡苗栽活后至少要進行1~2次查苗補缺,全苗。定植時水深不宜淺于。
(2)30~40厘米,成活后可逐漸增加至70~100厘米,深不宜超過1.2~1.5米。在淺水稻田種芡,水深以保持30~40厘米為宜。在芡葉封行前根據(jù)雜草生長情況耘田除草3~5次,耘田除草可結(jié)合壅根,即在耘草時應逐次將穴邊泥土向穴中推進壅根。操作時不能損傷植株。施追肥可與耘草壅根相結(jié)合。
施肥方式
一般采用肥球深施(封行前)或根外噴施(封行后)。肥球是用泥土和肥料漚制而成。每100千克細土,加50千克腐熟糞肥,20千克尿素,20千克過磷酸鈣和10千克氯化鉀。施肥時把捏成鵝蛋大的肥球,均勻地塞在根系四周的耕作層內(nèi)。開花結(jié)實期于睛天傍晚在葉面噴施幾次磷肥(0.2%磷酸二氫鉀)和硼肥(0.1%硼酸),能明顯地提高產(chǎn)量和質(zhì)量。7~8月份,水溫高于35℃以上時,應在清晨經(jīng)常潑涼水于葉面,以降低葉面溫度,促進開花結(jié)實。
芡實病蟲害防治
葉斑。翰≡瓰檎婢7~9月發(fā)病較多。發(fā)病初期葉緣有許多圓形病斑。初為暗綠色,后轉(zhuǎn)為深褐色,有時具輪紋,直徑3~4毫米,者可達8毫米,極易腐爛穿孔。潮濕時病斑上生鼠灰色霉層。病重時病斑可連合成片,使整張芡葉腐爛。
防治方法:除輪作和不偏施氮肥外,還可葉面噴霧甲基硫菌靈(70%可濕性粉劑)800~1000倍液,或多菌靈(50%可濕性粉劑)400~500倍液。
葉瘤。翰≡瓰檎婢7~8月發(fā)病較多。初發(fā)病時葉面出現(xiàn)淡綠色黃斑,后隆起腫大呈瘤狀,直徑為4~40厘米,高2~8厘米。
防治方法:除輪作外,在發(fā)病季節(jié)還可葉面噴霧甲基硫菌靈800~1000倍液和0.2%磷酸二氫鉀。
除上述兩種病病害外,蓮縊管蚜、菱角螢葉甲、菱角紫葉蟬、斜紋夜蛾、食根金花蟲、草魚、椎實螺、水禽和水鼠均能危害芡實引起減產(chǎn)。防治方法可采用植保上的常用方法。
芡實采收
刺芡全身有刺,采收困難,一般只收1~2次,采收時間為9月中、下旬。蘇芡除葉背有些刺外,全身光滑無刺,適合多次采收。采收期為8月中、下旬至10月上旬(紫花蘇芡)或9月上旬至10月下旬(白花蘇芡),每隔4~7天采收1次,分8~12次采完。采收適期,隨產(chǎn)品規(guī)格要求而異。芡果成熟的標志為:柔軟、飽滿,紫紅色,光滑無毛,無粘液。如判斷芡果成熟度有困難,可在芡果頂部剝出1粒種子進行檢查。
芡實采收分水上籽、水下籽,水上籽將九成熟,芡實苞子割下,放在網(wǎng)箱泡制7-10天,待苞刺腐爛淘凈曬干。水下籽讓苞子自然老化散落在池塘中,待11月份基本沉淀后用網(wǎng)子推撈出。水下籽是用于加工拋光芡實米原料,它價格高于水上籽30%,采收時全面機械化打撈。
芡實加工,對曬干后芡實通過振動篩分分五種規(guī)格,都可以通過機械加工。分圓米加工、開邊加工。
芡實市場需求量大,具有一定的國內(nèi)市場和國際市場,價格穩(wěn)定,前景廣闊,是農(nóng)民致富,財政增收的好項目,只要能夠掌握好種植技術,沒有大的自然災害,收益是有望的,效益也是可觀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