蠶豆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大田豆類作物,種植面積非常廣泛。在蠶豆種植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病害的侵襲,其中枯萎病是比較常見的一種,本文將為大家介紹蠶豆枯萎病的有效防治技巧,供大家參考。
土壤濕度、溫度和酸堿度對此病的發(fā)生有較大的影響。土壤含水量低于65%時,發(fā)病率較高,土壤越干燥,病勢發(fā)展越迅速,有的病株在結莢前便枯死。土壤濕度高、土質肥沃,病株將產生大量自生根,可延遲病勢發(fā)展,有時病株僅一部分枯萎而其他部分仍能開花結實。土壤溫度在l5℃時,病株開始顯癥,土壤溫度升高,病害發(fā)展快,當達到25℃左右時,病株常迅速枯死。土鑲溫度高于32℃時,病害發(fā)展減緩。土壤肥力也影響此病的發(fā)展,在瘠瘦的土壤內比在肥沃的土壤內,病害發(fā)生較為普遍而嚴重。酸性土壤比堿性土壤易發(fā)病。
【癥狀特征】:蠶豆植株在開花期或接近開花期開始發(fā)病。植株各部位均可受害。病葉初呈淡綠色,逐漸變?yōu)闇\黃色,葉緣尤其是葉尖部分常變黑焦枯。葉片自下向上逐漸變黃枯萎,病葉常扭折、彎曲,干枯脫落。病株莖基部上有黑褐色病斑,稍凹陷,潮濕時常產生粉紅色霉層,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座,莖基部病斑逐漸向上發(fā)展,致使莖上部分嫩尖傾斜或下垂,***后整個植株枯死。根系受害,側根和主根上均產生褐色至黑褐色條紋,逐漸發(fā)展,可導致主根變黑,皮層腐爛,須根全部壞死并消失。病株根系弱小,極易拔出。剖開病莖,可見維管束變黑,常造成植株成片死亡。
【防治措施】:1、輪作與非寄主作物輪作3一5年,可明顯降低發(fā)病率。2、選擇無病種子及種子處理盡量在無病株上留種,播前用種子重量0.4%的福美雙拌種或用40%福爾馬林液100倍液浸種30分鐘。3、加強田間管理如注意灌溉和排水,保持土壤濕度,防止土壤過干或過濕。施足基肥,追施化肥。病田收獲后,及時病殘體并集中銷毀,實行秋耕冬灌等。